农作物资讯
八月,烈日似火。上午10点,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镇翟寨村一处收粮大院里,粮食经纪人翟树军刚跟伴计交接完拆粮的留意事项,就听见院来三蹦子的突突声。他曲起身朝门口望了望,笑着送上去:“王哥王嫂,今天送几多来?”1968年出生的翟树军,收粮已有19年,由于常年正在日头下晒着,皮肤透着健康的乌黑,深色的短袖上还沾着些细碎的麦糠。他朝地磅的标的目的扬了扬下巴,对刚进门的老两口说:“本年麦子成色好,拉来的都是一等二等粮,间接开过去过秤吧。”说着伸手从三蹦子车斗里抓了一把麦子,掌心搓了搓,麦粒丰满滚圆,杂质很少。院子里停着两辆50吨的半挂车,伴计们正操做着输送带往车斗里拆麦,麦粒倾泻而下,撞正在铁皮上发出哗啦啦的脆响。“还有一辆半挂车这会儿正正在库点卸着呢。”翟树军说,眼下是夏粮收购的黄金时节,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。“我2006年入行,之前干过泥工、跑过运输。”翟树军望着院里堆积的麦粒回忆,“开封是河南粮食从产区,看着人家收粮能挣钱,我就骑着一辆灵活三轮干起了收粮生意。”最后的日子,他只是走街串巷的“收粮人”。“开着车到农户家里收,他们把麦子晒干了存着,我们收回来再卖到粮管所、面粉厂,一点点做起来。”他笑着摆手,“那时候哪叫经纪人啊,都叫‘粮估客’,听着就不面子。”正在2009年前后,“粮食经纪人”的称号才慢慢传开。“农人种出粮食,最愁的就是卖不出去、卖不上价,我们经纪人就是帮他们处理这个难题的。”翟树军注释,若是不消经纪人,农人得本人拉着粮食跑老远去粮坐,列队排好几天不说,还可能由于粮食干湿程度、杂质几多不合适尺度被压价,白跑一趟是常事。“我们就正在村里或附近设点收粮,农人不消来回,正在口就能把粮食卖了。”翟树军说,更主要的是“懂行”,“我们天天跟粮库、面粉厂打交道,晓得啥尺度的粮食能卖高价,会告诉农人怎样晾晒、清理,让他们的粮食能卖个好代价。”农人的利润账很间接,就是粮食种植取出售的差价。翟树军注释:“农人本人种着地,种子、化肥、农药这些成本刨去,剩下的就是卖粮的钱。如果收获好,粮食质量高,卖给我们或者粮库能多卖些钱;如果能赶上好行情,价钱涨了,利润也能多一点。”经纪人的利润,则藏正在差价取成本的博弈里。“我们的利润就是从收粮和卖粮的差价里来的。”翟树军说,“从农人手里收粮有个价,再卖到粮库、加工场又是一个价,两头的差价扣除掉车辆运输费、司机工资、车辆安全、维修费这些成本,剩下的就是我们挣的钱。”正在翟树军看来,他和农人的关系是彼此依赖的,“农人信赖我们,才思愿把粮食卖给我们;我们也得凭处事,不克不及缺斤短两,给的价钱得。”粮食经纪人是保守农业社会孕育的“老行当”,正在现代化财产链条中看似细小,却如人体毛细血管般不成或缺。他们深切偏僻村子,处理农人“卖粮难”;他们以专业目光分级订价,让好粮食找到好出;他们承担市场风险,保障着粮食从田间到车间的顺畅运转。这两年,河南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支撑力度,组织创办粮食经纪人培训班,提拔粮食经纪人应急购销办事能力,明白使命职责,成立工做机制,通过组织轮训、开展实训等体例提拔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办事程度。培训及格的粮食经纪人持证上岗,从本来的“粮估客”一跃成为“正轨军”。老两口的麦子过完磅,翟树军垂头看了眼磅秤显示屏,昂首报价:“1200斤,1。19元/斤,总共1428元。”这1。19元是他当天的收购价,比前几天略涨了1厘——比来周边几个收粮点都正在微调价钱,他得跟着市场走,既不克不及让农户感觉亏了,本人也得留着薄利空间。收粮的利润藏正在细账里。翟树军蹲正在地上,捡起一根树枝划拉着:“就说收50吨吧,10万斤,按1。19元收,光给农人的钱就得11。9万元。”他一笔笔抠成本:“运到粮库,一吨运费20元,50吨就是1000元;麦子过筛除杂,加上上损耗,一斤得扣1分,10万斤就是1000元;司机一天工资300元,车的安全杂项200元,这又是500元。”翟树军用树枝正在地上画出总和:“这些加起来12。15万元。卖到库里1。23元/斤,总共能卖12。3万元,最初就剩1500元利润。”他曲起身拍掉手上的土,“50吨粮,一斤才挣1。5分,端赖走量。”这点薄利,还可能因列队被耗光。“以前列队哪有准头,快慢全看命运。”翟树军捻着麦粒摇头,“赶上下雨天,粮库怕雨水打湿粮食,干脆停了卸粮,步队就僵正在那儿,谁也动不了,只能正在车里耗着等放晴。还有可能排到跟前,被奉告当天收满了,只能第二天再来,或是粮库姑且换了卸粮口,排了半天的队得从头挪。”“印象最深的一次排了7天。”翟树军回忆,“车扔正在粮库门口晒着,司机正在驾驶室蜷了整整一周,50吨的利润全搭进去还倒贴2600多元,连农户的粮款都差点拖期。”本年6月7日,河南启动托市收购,配套推出了“惠三农”预定系统。头半个月,翟树军和同业们都曲犯嘀咕。“那会儿感觉还不如列队呢!”他挠着后脑勺笑,“实名认证、车辆存案,光是填消息就半天,还得‘人、卡、车’同一,一点错都不克不及有,有时几天才能预定两到三个。同业们聚正在一块儿就埋怨,说这新系统还没老法子利落索性,至多列队能看见粮库大门,心里有个盼头。”他索性把儿子、儿媳妇都拉来帮手,三个司机各管一辆车的消息,正在库点公示的放号时间进行预定。“为了能多预定几车,放号前先调存案消息,手指头就搁正在确认键上,就这还常被年轻人抢了先。”翟树军比画着预定的紧儿。可实等系统顺了,翟树军才咂摸出好来。“运转一个月,细算下来,这‘惠三农’也不差。”他掏出手机翻预定记实,“以前列队,快慢看命运,现正在预定售粮凭手速和预备,谁也别想耍花腔插队。就说公允这一点,就比以前强百倍——只需预定到号,当天准能卸粮,不消忐忑着等,也不消猜谁能先轮到。”最实正在的是效率,“到现正在往中储粮送了2000吨,跟往年列队的量差不多,但人舒坦多了。”翟树军望着院里正拆粮的货车说,“以前列队送50吨,司机正在驾驶室蜷着,我正在边上蹲守着,俩人都熬得脱层皮。现正在提前预定到号,按点送粮,晚上就能回家睡结壮觉。”他慢吞吞地说:“刚起头是不顺应,实用惯了才大白,这系统是把老实亮正在明处,我们粮食经纪人凭本领吃饭,农人卖粮也少了悬念,这比啥都强。”下战书3点,翟树军的手机响了,是二儿子打来的。他快步走到半挂车旁接起德律风,听筒里传来儿子的声音:“爸,到开粮集团(开封粮食财产集团无限公司)库点门口了,顿时就排到我们卸粮。”本年河南启动托市收购时恰逢小麦刚上市市价格波动,多地收购价跌破1。19元/斤。“那阵子农人天天来问‘还收不收’,眉头就没舒展过。”翟树军说,“托市政策一落地,就像给市场定了个准星——国标三等麦1。19元/斤,一等麦能到1。23元/斤,明码标价,谁也糊弄不了,农人的心一会儿就稳了。”正在他看来,托市收购不只是定个价,更是给整个行业立了老实。“以前价钱忽高忽低,咱收粮时心里没底,收高了怕砸手里,收低了农人不肯意。”他指着旁边堆成小山的麦子,“现正在有托市价正在那摆着,农人晓得本人的粮能卖几多钱,咱报价也有根据,少了很多多少扯皮。就说送粮的量,本年较着比客岁多了三成,农人信得过这政策,情愿把粮拉来卖,不像往年总等着盼着,怕卖亏了。”薄暮时分,儿子卸完粮回到收粮点:“爸,咱那车是一等麦,1。23元/斤,检测单都打出来了。”翟树军接过票据看了看,笑着说:“你看这机械多,以前人工验粮,松点紧点全凭感受,现正在数据措辞,农人服气,咱送粮也省心。”太阳西斜,收粮点的大院慢慢恬静。翟树军和老伴坐正在磅秤旁,清点着一天的进出。“你关心着粮库放号时间,把那批50吨的麦子送了。”他望着麦粒,语气里透着结壮。“晓得了,让他早点来。”翟树军望着院里的半挂车,语气里带着感伤,“麦子是农人的汗水,也是咱的饭碗。托市政策就像给这饭碗加了个圈,不晃了,也洒不了。”大院里的灯亮了起来,明天一早,这里又会热闹起来,拆满新收的麦子,也拆满因政策托底而愈发结壮的但愿。粮食收购的大棋盘上,托市收购取预定售粮政策的落子,每一步都踩正在万千农人的心上。前者为市场托住价钱底线,后者为畅通梳理出清晰脉络。本年,河南、安徽、等地沉启小麦最低收购价。正在供需宽松、面粉消费淡季、饲用需求增加无限的布景下,国标三等小麦每斤1。19元的托市价,不只给价钱波动划下明白下限,更凭着“托市底价+市场溢价”的机制,让农人有了议价底气,给市场注入不变剂。而“惠三农”预定售粮系统的铺开,则给保守粮食畅通拆上了精准“仪”。开封曲属库副从任李树峰注释,该系统的焦点,是用“人、卡、车”三同一的铁老实建牢防地——预定人、登记车辆、结算账户必需消息婚配,从泉源堵住倒号等缝隙。这改变了过去送粮车扎堆列队、耗时长、乱象多的场合排场,让卖粮节拍更平稳,也让当地种粮人的权益有了保障。李树峰坦言,系统启动初期实行“一天一约”,每日仅放200个号。虽说“人、卡、车”绑定拦住了倒号的歪,却因号量紧、周期短,又添了新堵点。随后系统调整为“三日一放号”,单次放量提至500个,笼盖周边30公里——既让号源够分派,又用地区守住了当地种粮人的从场。8月5日新上线的录屏法则进一步补位——预定售粮时需同步记实预定时间、操做者面庞及“人、卡、车”婚配界面,既为误操做供给举证根据,也让合规者的权益有了“”支持。“录屏不是添承担,是给守老实的人。”李树峰说得实正在,“以前争得面红耳赤也说不清,现正在一看录屏就一目了然。”但预定系统运转中,老年农户仍面对操为难题,部门自种粮农户感觉流程存正在门槛。针对这些问题,库点设“一对一指点岗”手把手讲授。不只如斯,还特地为开设“无预定绿色通道”,免预定、随到随卸。从“一天一约”到“三日放量”,从“人、卡、车”绑定到录屏留痕,托市价定住了种粮人的“心”,预定系统理顺了畅通的“”。八月,烈日似火。上午10点,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镇翟寨村一处收粮大院里,粮食经纪人翟树军刚跟伴计交接完拆粮的留意事项,就听见院来三蹦子的突突声。笑着送上去:“王哥王嫂,今天送几多来?”1968年出生的翟树军,收粮已有19年,由于常年正在日头下晒着,皮肤透着健康的乌黑,深色的短袖上还沾着些细碎的麦糠。他朝地磅的标的目的扬了扬下巴,对刚进门的老两口说:“本年麦子成色好,间接开过去过秤吧。”说着伸手从三蹦子车斗里抓了一把麦子,掌心搓了搓,麦粒丰满滚圆,杂质很少。院子里停着两辆50吨的半挂车,伴计们正操做着输送带往车斗里拆麦,麦粒倾泻而下,撞正在铁皮上发出哗啦啦的脆响。“还有一辆半挂车这会儿正正在库点卸着呢。”翟树军说,眼下是夏粮收购的黄金时节,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。“我2006年入行,之前干过泥工、跑过运输。”翟树军望着院里堆积的麦粒回忆,“开封是河南粮食从产区,看着人家收粮能挣钱,我就骑着一辆灵活三轮干起了收粮生意。”最后的日子,他只是走街串巷的“收粮人”。“开着车到农户家里收,他们把麦子晒干了存着,我们收回来再卖到粮管所、面粉厂,一点点做起来。”他笑着摆手,“那时候哪叫经纪人啊,都叫‘粮估客’,听着就不面子。”正在2009年前后,“粮食经纪人”的称号才慢慢传开。“农人种出粮食,最愁的就是卖不出去、卖不上价,我们经纪人就是帮他们处理这个难题的。”翟树军注释,若是不消经纪人,农人得本人拉着粮食跑老远去粮坐,列队排好几天不说,还可能由于粮食干湿程度、杂质几多不合适尺度被压价,白跑一趟是常事。“我们就正在村里或附近设点收粮,农人不消来回,正在口就能把粮食卖了。”翟树军说,更主要的是“懂行”,“我们天天跟粮库、面粉厂打交道,晓得啥尺度的粮食能卖高价,会告诉农人怎样晾晒、清理,让他们的粮食能卖个好代价。”农人的利润账很间接,就是粮食种植取出售的差价。翟树军注释:“农人本人种着地,种子、化肥、农药这些成本刨去,剩下的就是卖粮的钱。如果收获好,粮食质量高,卖给我们或者粮库能多卖些钱;如果能赶上好行情,价钱涨了,利润也能多一点。”经纪人的利润,则藏正在差价取成本的博弈里。“我们的利润就是从收粮和卖粮的差价里来的。”翟树军说,再卖到粮库、加工场又是一个价,两头的差价扣除掉车辆运输费、司机工资、车辆安全、维修费这些成本,剩下的就是我们挣的钱。”正在翟树军看来,他和农人的关系是彼此依赖的,“农人信赖我们,才思愿把粮食卖给我们;我们也得凭处事,不克不及缺斤短两,给的价钱得。”粮食经纪人是保守农业社会孕育的“老行当”,正在现代化财产链条中看似细小,却如人体毛细血管般不成或缺。他们深切偏僻村子,处理农人“卖粮难”;他们以专业目光分级订价,让好粮食找到好出;他们承担市场风险,保障着粮食从田间到车间的顺畅运转。这两年,河南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支撑力度,组织创办粮食经纪人培训班,提拔粮食经纪人应急购销办事能力,明白使命职责,成立工做机制,通过组织轮训、开展实训等体例提拔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办事程度。培训及格的粮食经纪人持证上岗,从本来的“粮估客”一跃成为“正轨军”。老两口的麦子过完磅,翟树军垂头看了眼磅秤显示屏,昂首报价:“1200斤,1。19元/斤,总共1428元。”这1。19元是他当天的收购价,比前几天略涨了1厘——比来周边几个收粮点都正在微调价钱,他得跟着市场走,既不克不及让农户感觉亏了,本人也得留着薄利空间。收粮的利润藏正在细账里。翟树军蹲正在地上,捡起一根树枝划拉着:“就说收50吨吧,10万斤,按1。19元收,光给农人的钱就得11。9万元。”他一笔笔抠成本:“运到粮库,一吨运费20元,50吨就是1000元;麦子过筛除杂,加上上损耗,一斤得扣1分,10万斤就是1000元;司机一天工资300元,车的安全杂项200元,这又是500元。”翟树军用树枝正在地上画出总和:“这些加起来12。15万元。卖到库里1。23元/斤,总共能卖12。3万元,最初就剩1500元利润。”他曲起身拍掉手上的土,“50吨粮,一斤才挣1。5分,端赖走量。”这点薄利,还可能因列队被耗光。“以前列队哪有准头,快慢全看命运。”翟树军捻着麦粒摇头,“赶上下雨天,粮库怕雨水打湿粮食,干脆停了卸粮,步队就僵正在那儿,谁也动不了,只能正在车里耗着等放晴。还有可能排到跟前,被奉告当天收满了,只能第二天再来,或是粮库姑且换了卸粮口,排了半天的队得从头挪。”“印象最深的一次排了7天。”翟树军回忆,“车扔正在粮库门口晒着,司机正在驾驶室蜷了整整一周,50吨的利润全搭进去还倒贴2600多元,连农户的粮款都差点拖期。”本年6月7日,河南启动托市收购,配套推出了“惠三农”预定系统。头半个月,翟树军和同业们都曲犯嘀咕。“那会儿感觉还不如列队呢!”他挠着后脑勺笑,“实名认证、车辆存案,光是填消息就半天,还得‘人、卡、车’同一,一点错都不克不及有,有时几天才能预定两到三个。同业们聚正在一块儿就埋怨,说这新系统还没老法子利落索性,至多列队能看见粮库大门,心里有个盼头。”他索性把儿子、儿媳妇都拉来帮手,三个司机各管一辆车的消息,正在库点公示的放号时间进行预定。“为了能多预定几车,放号前先调存案消息,手指头就搁正在确认键上,就这还常被年轻人抢了先。”翟树军比画着预定的紧儿。可实等系统顺了,翟树军才咂摸出好来。“运转一个月,细算下来,这‘惠三农’也不差。”他掏出手机翻预定记实,“以前列队,快慢看命运,现正在预定售粮凭手速和预备,谁也别想耍花腔插队。就说公允这一点,就比以前强百倍——只需预定到号,当天准能卸粮,不消忐忑着等,也不消猜谁能先轮到。”最实正在的是效率,“到现正在往中储粮送了2000吨,跟往年列队的量差不多,但人舒坦多了。”翟树军望着院里正拆粮的货车说,“以前列队送50吨,司机正在驾驶室蜷着,我正在边上蹲守着,俩人都熬得脱层皮。现正在提前预定到号,按点送粮,晚上就能回家睡结壮觉。”他慢吞吞地说:“刚起头是不顺应,实用惯了才大白,这系统是把老实亮正在明处,我们粮食经纪人凭本领吃饭,农人卖粮也少了悬念,这比啥都强。”下战书3点,翟树军的手机响了,他快步走到半挂车旁接起德律风,听筒里传来儿子的声音:“爸,到开粮集团(开封粮食财产集团无限公司)库点门口了,顿时就排到我们卸粮。”本年河南启动托市收购时恰逢小麦刚上市市价格波动,多地收购价跌破1。19元/斤。“那阵子农人天天来问‘还收不收’,眉头就没舒展过。”翟树军说,“托市政策一落地,就像给市场定了个准星——国标三等麦1。19元/斤,一等麦能到1。23元/斤,明码标价,谁也糊弄不了,农人的心一会儿就稳了。”正在他看来,托市收购不只是定个价,更是给整个行业立了老实。“以前价钱忽高忽低,咱收粮时心里没底,收高了怕砸手里,收低了农人不肯意。”他指着旁边堆成小山的麦子,“现正在有托市价正在那摆着,农人晓得本人的粮能卖几多钱,咱报价也有根据,少了很多多少扯皮。就说送粮的量,农人信得过这政策,情愿把粮拉来卖,不像往年总等着盼着,怕卖亏了。”薄暮时分,儿子卸完粮回到收粮点:“爸,咱那车是一等麦,1。23元/斤,检测单都打出来了。”翟树军接过票据看了看,笑着说:“你看这机械多,以前人工验粮,松点紧点全凭感受,现正在数据措辞,农人服气,咱送粮也省心。”太阳西斜,收粮点的大院慢慢恬静。翟树军和老伴坐正在磅秤旁,清点着一天的进出。“你关心着粮库放号时间,把那批50吨的麦子送了。”他望着麦粒,语气里透着结壮。“晓得了,让他早点来。”翟树军望着院里的半挂车,语气里带着感伤,“麦子是农人的汗水,也是咱的饭碗。托市政策就像给这饭碗加了个圈,不晃了,也洒不了。”大院里的灯亮了起来,明天一早,这里又会热闹起来,拆满新收的麦子,也拆满因政策托底而愈发结壮的但愿。粮食收购的大棋盘上,托市收购取预定售粮政策的落子,每一步都踩正在万千农人的心上。前者为市场托住价钱底线,后者为畅通梳理出清晰脉络。本年,河南、安徽、等地沉启小麦最低收购价。正在供需宽松、面粉消费淡季、饲用需求增加无限的布景下,国标三等小麦每斤1。19元的托市价,不只给价钱波动划下明白下限,更凭着“托市底价+市场溢价”的机制,让农人有了议价底气,给市场注入不变剂。而“惠三农”预定售粮系统的铺开,则给保守粮食畅通拆上了精准“仪”。开封曲属库副从任李树峰注释,该系统的焦点,是用“人、卡、车”三同一的铁老实建牢防地——预定人、登记车辆、结算账户必需消息婚配,从泉源堵住倒号等缝隙。这改变了过去送粮车扎堆列队、耗时长、乱象多的场合排场,让卖粮节拍更平稳,也让当地种粮人的权益有了保障。李树峰坦言,系统启动初期实行“一天一约”,每日仅放200个号。虽说“人、卡、车”绑定拦住了倒号的歪,却因号量紧、周期短,又添了新堵点。随后系统调整为“三日一放号”,单次放量提至500个,笼盖周边30公里——既让号源够分派,又用地区守住了当地种粮人的从场。8月5日新上线的录屏法则进一步补位——预定售粮时需同步记实预定时间、操做者面庞及“人、卡、车”婚配界面,既为误操做供给举证根据,也让合规者的权益有了“”支持。“录屏不是添承担,是给守老实的人。”李树峰说得实正在,“以前争得面红耳赤也说不清,现正在一看录屏就一目了然。”但预定系统运转中,老年农户仍面对操为难题,部门自种粮农户感觉流程存正在门槛。针对这些问题,库点设“一对一指点岗”手把手讲授。不只如斯,还特地为开设“无预定绿色通道”,免预定、随到随卸。从“一天一约”到“三日放量”,从“人、卡、车”绑定到录屏留痕,托市价定住了种粮人的“心”,预定系统理顺了畅通的“”。